隔振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:从能量转化到振动抑制的科技密码

隔振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:从能量转化到振动抑制的科技密码

隔振器的工作原理——弹性形变

隔振器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弹性材料的形变吸收振动能量。当设备振动时,隔振器中的弹簧或橡胶被压缩/拉伸,将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。例如立得泰隔振的空心圆锥橡胶隔振器POT-G系列,采用高阻尼橡胶与锥形结构设计,其弹性恢复周期比传统橡胶缩短30%,有效抑制中高频振动反弹,显著降低设备共振风险。

空心圆锥橡胶隔振器POT-G系列实物图

隔振器的工作原理——阻尼耗散

阻尼是隔振器抑制振动的关键环节。通过材料内摩擦或粘性流体作用,将弹性势能转化为热能散失。立得泰隔振的POT-G系列橡胶隔振器,阻尼系数达0.15-0.25,相比普通橡胶隔振器(阻尼0.05-0.1),能更快衰减振动能量。其精密调节系统可针对50-700kg负载调整阻尼特性,确保显微镜等设备在动态载荷下仍保持稳定。

隔振器的工作原理——频率匹配

隔振器的固有频率需与设备振动频率错开,避免共振放大。立得泰隔振的摆杆气浮型隔振器ZDT-B系列,通过单摆原理将水平固有频率优化至1.0-1.5Hz,垂直固有频率1.0-2.0Hz,与常见设备振动频率(5Hz以上)形成安全间隔。实测数据显示,其在5Hz时垂直/水平隔振效率达86-92%/88-94%,完美适配激光干涉仪等高精度设备。

摆杆气浮型隔振器ZDT-B系列实物图

隔振器的工作原理本质是“能量转化-阻尼耗散-频率匹配”的三重奏。从立得泰隔振的橡胶隔振器到气浮隔振器,技术创新不断推动隔振效率提升,为精密制造、科研实验等领域提供可靠支撑。